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我院召开学生工作调研座谈会

党字【2024】44号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新时代“枫桥经验”融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4-08-16 15:33:18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新时代“枫桥经验”融“一站式”学生社区

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打造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工作部署,根据省教育工委、教育厅印发《新时代枫桥经验融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冀教工委〔2024〕13号通知要求,“枫桥经验”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进一步推动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发展思想,以“师生满意为目标,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具有枫桥经验时代特征的学生社区综合改革模式,“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校园“枫”景,架起校园连心“桥”,打通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决策部署,把党的领导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发挥学院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以生为本。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深入学生社区,以方便学生服务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细心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困难,耐心倾听学生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消除思想顾虑,切实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因地制宜。按照“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工作原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工作要求,各责任部门特别是各教学系,要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制定工作举措,突出文化特色,形成活动品牌。

——坚持协调联动。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部门联动、协调配合,引导和发动全体教师各级学生组织积极参与学生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全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工作目标。坚持深入一线,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切实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有效融合,将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一站式”学生社区,全面实行以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学生为重点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改革模式,着力解决学生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造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形成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二、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将枫桥经验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常务副组长,其他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系党总支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和督导等工作。

三、工作任务及措施

坚持党建引领,增强党建育人实效

按照学生在哪里,党员在哪里,党建工作就推进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要求,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学生社区建设全过程、各环节,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在学生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各功能型党支部的服务功能。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共同推进学生社区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撑保障机制改革,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各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各教学系党总支,切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会议或党政联席会议每学期至少研究一次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切实推进工作开展。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引导全体学生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

(责任部门:党委组织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各系党总支

工作重心下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设立学生社区领导接待日”和“系领导接待日”,落实院、系领导班子成员每周一次工作日坐班值班制度,开展好院系两级“与你有约专题活动,院系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到一站式学生社区接待师生来访解答释惑排忧解难调处问题。聚焦学校与学生间矛盾纠纷,广泛收集学生意见,坚持学生为主,及时回应、疏导化解各类矛盾诉求聚焦学生与教师间矛盾纠纷,开展学生对任教老师的评价工作,对评价度不高的老师,及时核实情况,落实整改举措聚焦学生与学生间矛盾纠纷,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间是否存在寝室冲突、班级冲突、情感纠葛等问题,及时介入,严防矛盾冲突升级为极端事件

(责任部门:党政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各系党总支

健全管理体系,保障学生健康安全

步健全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学生社区巡查机制,组织学工、保卫、资产、后勤等部门成立学生社区联合巡查组,开展联合、专项巡查,筑牢社区安全防线。定期开展学生社区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强化重要时间节点安全教育工作,及时制定发布安全教育文件通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推动学生社区心灵驿站建设,建立健全“院--班-宿舍四级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定期在学生社区开展各类心理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及危机干预服务。进一步提升后勤保障服务水平,确保学生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的安全与卫生。

(责任部门:安全工作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后勤管理处

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学生社区治理

进一步拓展大学生活动中心一门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功能,推动学生日常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宿舍安排、职业发展、表格证照办理、邮政收寄等事务一站式办理。持续探索“一门式”服务与一站式社区的融合迭代,将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服务项目引入社区,丰富课余体验,提升生活品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学生社区管理平台,实现各功能间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以高质量信息服务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设立书记校长信箱”、“系书记主任信箱”、校园生活服务热线等服务平台,畅通学生意见表达渠道。建立意见反馈机制,根据反映内容涉及的主体部门,坚持首问负责制,建立快速反应工作机制,责成专人办理、限时反馈、及时整改,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责任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招生就业处、后勤管理处、各系党总支

激发基层活力,强化学生自我管理

成立院、系两级学生自治管理组织遴选学生社区楼长、层长参与社区治理负责社区日常公共事务管理工作。开展好学生社区公共卫生、考研自习室管理、校内参观讲解、文明宿舍评比等工作,鼓励学生自主策划举办心理解压、就业辅导、考研指导等主题的社区活动,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实现学生在学生社区的自我成长。探索在学生社区构建开放型、共享型科创空间、创客空间和学习共享空间,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项目组织运营一站式学习社区功能空间,通过实践活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下沉学生社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责任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招生就业处、各系党总支

坚持多方联动,家校校地合作育人

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家校协作育人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家长与学院领导互动交流,鼓励家长参与学教育管理,增进家校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建立校地协同联动机制主动对接属地政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街道、社区等部门,聚焦校园安全治理难点、多发性矛盾纠纷问题和师生防范意识薄弱点,开展点单式联商联治联建,推动校地双方在普法教育、校园治理、矛盾化解等方面双向互动,发挥好社会安全大课堂实践育人功能。协同属地交管、治安、刑侦和反诈中心等多警种,加强对师生涉事涉案等校园安全及矛盾风险的调解与处置校警共建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模式,实现矛盾风险隐患不上交

(责任部门:党政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安全工作处、后勤管理处、各系党总支

强化激励约束,完善督导考核机制

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社区考核评价体系,对一站式

学生社区安全管理、党建团建、学生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将党团组织进社区、辅导员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区学生社区三进工作作为考核项目重要内容,切实发挥好辅导员、学生党团组织在学生社区工作中的作用。根据考核结果,每学年对学生社区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推广,对考核不合格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约谈和指导,帮助其改进工作,通过考核激励各部门和个人积极履职尽责,共同开创平安校园建设新“枫”景。

(责任部门:安全工作处、党委组织部、党委学生工作部

、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新时代枫桥经验融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项重要举措全院各相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院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

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全面系统谋划,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督导检查,整体系统推进。各相关责任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锚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举措,明确时间节点,落实工作责任,有效组织实施,确保工作实效。

突出工作重点,全面系统推进。各相关责任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对标目标任务,细化任务分解,明确工作责任,分清轻重缓急,厘清工作思路,注重点面结合,聚焦重点工作,以抓重点和重点抓为突破,以抓全面和全面抓为目标,全面有效整体推进工作落实。

四)强化督导检查,加强宣传报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适时对工作开展情况督导检查,对领导不重视、工作不落实、保障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进行通报,问题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各部门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提炼具有鲜明特色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宣传报道和经验推广,营造良好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