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深受大家欢迎,其中申公豹的一句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在他面对强敌围攻,家庭破碎的时候,每个观众的预判和猜测都印证了这句话的含金量。本期心理沙龙以“申公豹”的心理成长与性格分析为主线,李立老师和参加心理沙龙的30名同学从申公豹的外形特点、口吃的心理原因、申公豹的发展路线、家庭教养环境等视角全方位分析了申公豹的心理成长变化历程,邀请同学们对照自我发展的关键节点、思考问题的取舍、成长发展的自律等方面自我觉察,以动画人物心理分析切入大学生心理成长发展的觉察和反思。

01身形瘦削VS自律
第一个互动环节,李老师邀请同学们说出申公豹的特点,很多同学提到,申公豹从体型上看:非常瘦。这既和他豹子本体的体型有关,这个动画形象也用“瘦”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心理特点。瘦是因为他努力修炼,甚至过度修炼导致。围困陈塘关的情节中,他一天也不敢懈怠,还要求海妖扔岩浆,让他维持每天的训练强度。申公豹就像是一个“卷王”,在大家都休息的时候,他依然不停刷题,考证,背英语,这样的勤奋和自律会让申公豹显得比他爸爸和弟弟都更瘦一些。
同学们还提出,申公豹的瘦和他承担的希望压力有关。作为一只“妖”,不是“天选之子”,也没有泼天的资源,他需要靠自己不停修炼来突破妖的身份,成为神仙,他一直在努力,这种希望和压力会导致他看起来“更瘦”。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发现,那些自律能力强的同学和申公豹一样,对自己的学业和身材都有严格的要求,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完成自己的目标。
02自我发展之路
从小就一心成仙,爸爸作为一个“民办”启蒙教师,对孩子充满了期望,申公豹爸爸(申正道)的教育方式是“一板一眼”,要求严格。在分析申公豹的心理发展时,李老师和同学们回顾,在家时和爸爸的交流,大部分同学笑着回答,跟爸爸的交流限于“要钱”“我妈呢?”传统家庭,父亲和儿女在情感交流与表达方面要弱于妈妈,动画片巧妙地安排了申家父子三人出现,他们一心求道,渴望成仙,事业心都很重,但是这个家庭里缺少了母亲”的角色,情感流动较少,大家看到少年时期就因为修炼有天赋,进入到阐教中去“修仙打怪”,作为一个一心卷成绩的小孩,申公豹具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在这个情境下,李老师邀请同学们带入申公豹的成长境遇,他会主动发展自己的“人际互动”吗?他愿意和大家打成一片吗?如果你是他,你怎么选择?
同学们思考之后发现,一心成仙,成为卷王,是申公豹成为“十二金仙”最好的方式,他也靠着这种超越他人的努力获得了比他的父亲更高的地位,成为“前任捕妖队长”,证明了他努力的成果。
03引申与思考
虽然申公豹不是主角,但是他的成长之路,更像是我们每个普通的同学,经历层层选拔来到大学,经历高中时期的“内卷”和痛苦坚持,来到大学之后,有人依然用自律和发展的目标要求自己,也有人会在大学松懈下来,“懒惰”的度过一天又一天。
活动的最后,李老师告诉大家,在座的每个同学,既不是灵珠也不是魔丸,大家虽不是“天选之子”,也不是命中注定的主角,但是人生的每一步发展,都要靠着自己制定目标,认真坚持,也能成为自己心中的“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