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我院召开学生工作调研座谈会

心晴剧场第二期——“失眠的我”心理剧体验

发布时间:2024-10-17 08:50:09

秋冬季节是失眠的高发季节。天气变化,人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逐渐进入学期中,学业负担增加等因素都会导致大学生的失眠问题加剧。对于失眠的同学来说,晚上睡不着会影响到自己的休息,会胡思乱想,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状态,危害多多……

“失眠的我”心理剧采用沉浸式、自创、自编、自演、自发呈现的心理剧表演方式,帮助同学们将心理问题具象化,通过表演、对话等形式,多种角度呈现失眠的成因,改善方式。本次活动共有来自8个系40名同学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李立老师主持本场心理剧表演。

01失眠是什么?

开场李老师邀请同学们描述自己的失眠状态,失眠时心里的想法,情绪感受和变化,科普了失眠和熬夜、晚睡的区别。在同学们使用语言描述了失眠状态后,李老师让大家用颜色和线条来表示“失眠的我”,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不同颜色的画笔,使用不同的线条和图案来表达自己对失眠的看法和感受。

02失眠的故事

在每个人都完成绘画作品后,李老师邀请自愿分享失眠故事的同学根据自己的绘画内容分享自己在失眠时处什么情景,心情状态如何。不同的同学带来了不同的故事。

A故事:“图画中是一团情绪,头上还有一朵白云。失眠的我就会想很多事情,觉得这个也没做,那个也没做,有时候还会有很多白日梦,幻想很多事情发生,后来越想越烦,搞得更精神,睡不着,进入了恶性循环,很晚不能入睡。”

B故事:“图画是黑色的小方块,角落里有一点微光。我就是那种整个人处于黑暗中,还有手机有一丝微光的状态,我也不焦虑,没什么着急的事情,就是睡不着。”

C故事:“图画中是一个床,哭脸,还有裂开的爱心。我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睡不着,整个人处于EMO的状态,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的事情也多了,就是睡不着。”

D故事:“图画中的盖着一个绿色的被子,这些彩色的圈圈都代表着我有很多想法和情绪,比如明天开学,我很紧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人,快体测了也很焦虑,害怕跑的慢……”

经过现场的投票,选出了故事D。

03“失眠的我”心理剧演绎

故事D的主人公更加详细地描述了失眠时自己的心理状态,根据他的描述,李老师让他邀请不同的同学来扮演不同的角色,他邀请到了7个同学来扮演“失眠的我”故事的角色,“开学前,紧张到睡不着的我”“体测前害怕不及格的我”“很多事没做完,焦躁不安的我”“获奖后兴奋的我”“选学生代表,因为犹豫错失机会的我”“睡觉的我”“主体我”。

第一轮,每个角色表达自己,比如“开学前的我”说:“哎呀,明天就要开学了,也不知道辅导员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同学好不好相处,大学学什么啊?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啊,感觉啥也不知道,明天可咋办啊?”

同学们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演绎,“主体我”认真听每个人讲话的内容。

第二轮,所有代表不同“失眠”状态的角色,同时围住“主体我”重复讲述睡不着的原因,担心和焦虑的事情,通过动作和走位表达内心的波动。

第三轮,主体我和不同“失眠”状态的角色一一对话,产生链接。逐步寻找改善失眠的方法和策略。

第四轮,邀请故事的主人公和主演分享体验和感受。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不同情绪对睡眠的影响。将情绪和感受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给每个观众。

 

04观众分享观看体验

没有参与演出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观看体验,并分享了自己和心理剧中角色的共鸣、差异,自己独有的改善失眠的方法、小技巧。通过心理剧体验方式,去理清情绪,回归感受,寻找平复心情,恢复睡眠质量的方法和路径。

心晴剧场选取同学们生活中的小细节作为主题,通过演绎故事的方式让每个人都可以当主角、演角色,参与其中,具象化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让更多的同学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发展自己。